1、列夫托尔斯泰作文篇1
罗曼·罗兰的《名人传》叙述了贝多芬、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种种磨难,最终创造不朽杰作的故事。
其中的托尔斯泰是个幸运而又不幸的人。托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。他悠然的过着贵族生活,可是到了晚年却厌倦了这种生活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下决心摆脱贵族生活,主张“民主”,却得不到社会的关注,得不到妻子和家庭的理解、支持,甚至还被开除了教籍。可他却没有放弃,没有退缩,勇敢的承受了一切,将他的思想和精神全都写进了书里,创造了《复活》、《安娜.卡列尼娜》、《战争与和平》等巨著。
一个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会排挤的人,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,要么不屈不饶的抗争,托尔斯泰正是通过坚定的抗争,取得了成功。
我国先哲孟子说过: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……”,所以种种困难只是一道道关卡,只要有恒心,有毅力,再苦再难的困难也会被消灭,取得最后的成功。
2、列夫托尔斯泰作文篇2
我见到了列夫.托尔斯泰
有一天,在梦里我发明了时空隧道,走进隧道,在深处我发现了一座美丽而优雅的宫殿式房子,房子大门敞开着,里面灯火通明,我向房子里走去。
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大门,在门里站着一位仆人,仆人微笑着对我说:“尊敬的客人您好!托尔斯泰先生要见您。”这是一间虽然不大却很暖和的房子,家具不多,有沙发、炉子、餐桌等,引起我注意的是靠墙立着的一张超大书柜,里面放着满满的书。托尔斯泰夫人,就坐在沙发上,见我傻站着,站起来微笑着同我握了握手说:“欢迎您,远道而来的小客人,托尔斯泰先生在二楼等你。”仆人领我走在“嘎吱嘎吱”作响的地板上到了二楼,仆人打开门,房间里刺眼的阳光照得我眼睛生疼,隐约看见一个人影,我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,我又往前走了几步,揉揉眼仔细看,只见面前的人:宽宽的肩,矮矮的个子,满嘴都是白胡子。这不就是我想见的大文豪列夫.托尔斯泰么?
这时, 托尔斯泰爷爷对我说:“感谢你来拜访我,请问你叫什么名字?”我便把名字、地址说了出来。托尔斯泰爷爷领着我一头扎进了书的海洋。我们读了巴尔扎克爷爷的《高老头》,鲁迅爷爷的《狂人日记》,还有自己写的《安娜.卡列尼娜》等巨著。不知不觉已到傍晚,我该走了,托尔斯泰爷爷送给我他的所有作品,多得我都抱不住了,还给了我他的亲笔签名。我此时不觉得自己 是小孩了,放佛一下长大了,与托尔斯泰共同探讨文章,与他请教写作感想,他的和蔼、他的慈祥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。此时,他头上的光环消失了,我的拘束感也没有了,我觉得自己一下长成了巨人。
天亮了,我从梦中醒来,梦中的一切历历在目,但我懂得了一个道理:从现在做起,珍惜每一分每一秒,勤读书、读好书就一定有机会与文学巨人站在一起。
3、列夫托尔斯泰作文篇3
列夫.托尔斯泰是我崇拜而且非常喜欢的一位文学巨匠,能见到他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。
有一次放学,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,不小心把刚刚写完的作文掉在了地上,正好被刚巧从此处过来的托翁拾到了,便拿回家仔细地看了看。没想到,第二天托翁来到我的学校,按照我本上的资料找到了我,把本子还给了我,当我翻开本时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托翁写的那密密麻麻的红笔字。
下课了,我和托翁边走边聊了起来。“我很羡慕你的才华,长大后我想成为您一样的文学家。”我说。托尔斯泰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,耐心地说:“你有这样远大的理想很好,但是你要从现在做起,努力学习。你要一直向前,就会离你的理想越来越近,若是退缩,你就会离你的理想越来越远。”
上课铃响了,托尔斯泰便说:“孩子,去上课吧,记住要认真听讲。”我望着托翁远去的背影,心里升起深深的敬意。
4、列夫托尔斯泰作文篇4
列夫·托尔斯泰,出身于名门贵族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上层社会人物,却喜欢和穷苦的农民打交道,不顾一切阻挠毅然要和广大农民在一起。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。但是,从对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,我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。
他的心中燃烧着炙热的正义之火,任何邪恶和不公平都不能将这团热火扑灭。那双灰色的小眼睛不断的扫视着整个世界:或美丽,或丑陋,或公平,或偏袒……都一览无余的收入这双眼中。也正是因为这双眼睛,他看见了农奴们的痛苦和煎熬,也正是因为这一点,他才愿意并肩和农奴们站在一起,愿意和农奴们同上层社会做斗争。可是,根本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留给他的只是一度的排挤和压迫。在他看来,黑暗的统治会让人无法看到光明,于是他用锋利的笔撕裂了浓重的黑云,为人民迎来了久违的光明!
一本本名着的问世表述了他内心世界最彻底的倾诉,他希望他的文字可以给人民带来一份光明。但仅仅只靠着孤单的文字怎么能够呢?于是,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。他抛弃了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,毅然走入田间,以农奴的生活来衡量自己的生活。同时,他又毫不避讳的辛辣的讽刺了社会现实,虽遭到排挤,但他却依然处之泰然。列夫·托尔斯泰正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叙述着自己不凡的使命!
一个伟人,不需要是多么厉害的文学泰斗,但却要敢于为人民幸福的生活而奋斗终生,不管这条路多么难走,都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。衡量一个伟人,不仅要看他说的,还要看他做的,还有他在一言一行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。一个伟人是一个时代的标志,也折射出一个时代所具有的文化光辉。所以说,列夫·托尔斯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伟人!
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一中初二:卢昱之
5、列夫托尔斯泰作文篇5
生命之上,诗意漫天
文学应该预见未来,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,就像是它在拖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。——(俄国作家)列夫·托尔斯泰
十七八岁的年纪,充满青春的朝气,也向往着故事的美好与理想的丰满。溯源而上,阅读便成了精神的源泉与灵魂的塑形师。即使忙如高三,在临睡之前也会在书中的世界探寻几番,怡然自得。
也正是在这个时期,我邂逅到了《天行者》里面的各个高尚又有趣的灵魂。而他们的故事更是让我潸然落泪,辗转难眠。我不禁觉得应该为他们写点什么了。作者刘醒龙称:“文学是自己永远的情结,而诗意则是文学永远的情结。”正因为如此,此书才在反映乡村教育艰难曲折的历史,和表现乡村教师矢志坚守、默默奉献的同时,也写出了生活的诗意、理想的亮色和人性的光辉。
故事以20世纪90年代贫乏的乡村教育为背景,以大山沟里的一座小学展开故事。在这座小学里,仅仅只有着三个老师,而正是他们,撑起了大山深处方圆几十里教育的一片天。学校破败,设施简陋,经费短缺,教学资源匮乏,可硬是被他们扛起来了。落后的地区落后的观念,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够接受教育,他们挨家挨户上门晓之以情,动之以理。可即使是这样,在每年教学工作验收的时候,学生人数也远远不达标,只能去硬着头皮与那些家长商量,让他们的孩子来学校上两天学凑个人数对付对付。
然而,作为民办教师的他们,连自己本来应该得的那份工资也是极不稳定。其中有一半都需要在村上的财务那拿。但是文中固化恶劣的村长却根本不重视教育,从而让他们不仅工资总是拖欠,更是与村长之间多出了许多矛盾。除开对教
学的热爱以及对孩子们的殷切期盼以外,唯一还有一点盼头的或许就是那遥遥无期,虚无缥缈的转正资格了吧。可他们熬啊熬,历经艰苦盼来了一个名额的时候,又在自己的心愿和别人的发展之间备受煎熬,但却依然不约而同的让出了这唯一的名额。这一点让我动容,却更让我心痛。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他们把这句诗完美的诠释了!
破陋的教学楼旁是他们光秃秃的操场,一根长长且泛黄的竹竿是他们庄严神圣的国旗杆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:随着笛子的伴奏,一群灰头土脸,面黄肌瘦的孩子穿着破烂的衣服整整齐齐的站在国旗前,用稚嫩的嗓音卖力的唱着国歌,国旗在清晨的朝阳里缓缓上升,正如他们的未来一定灿烂光明一样,他们认真又肃穆,神圣又庄严。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,也击中了内心那块柔软,让我们替他们不禁心酸。
“教师职业的神圣是因为他只教学生做人,不教学生做官,只教学生知识,不教学生无知。”
故事发展后期,这所小学的校长,也是在这座学校待的最久的人,为了学习外面先进的教学技术,提高教学质量,把孩子们培养的更好。他独自来到繁华的城市,经过努力的争取,却只能以一名校园保安的身份留在学校,而且只能在空余时间去学习去观摩,去了解教学。于常人而言,这是难以启齿的,但就是这个淳朴坚定的人,为了孩子们而将这些抛置身后,毫不在意。不能讲课的日子是难熬的,不能在教室激情宣讲是压抑的。于是他便只能在夜晚没有人的时候偷偷去教室,一个人面对着一片黑暗激情宣讲,偷偷摸摸的享受这难得的机会。可是总归还是被发现了,被批评了。他的一举一动牵引着我的心潮随之起伏,早已被他吸引与俘虏,这就是伟大的灵魂的魅力吧。同时也让我突然发现爱上一份职业并
享受它带来的乐趣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。
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,民办教师的贞操坚守,孩子们的求学上进,大山深处的落后观念共同构成这个令人痴迷又令人心疼的故事。过程是曲折的,但结局是圆满的。正如王尔德所说:“我们都在阴沟里,但仍有人仰望星空。”
淳朴的人儿,有趣的灵魂;国旗伴奏的笛声,夜晚动人的凤凰琴。平凡的日子,诗意的生活,便是他们的赞歌!
6、列夫托尔斯泰作文篇6
列夫.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人,在他读的文学班里,曾有两次的考试不及格,使他无法毕业,但凭着以笑去面对人生的态度,和对挫折永不畏缩的精神,他成功了。如果当时托尔斯泰畏缩,逃避现实,就不会有他的名著《战争与和平》,《复活》问世了,世界文坛上恐怕有少了一颗巨星。
可能你会说,列夫.托尔斯泰所受的远远比不上那些残疾的人。
是的。托尔施泰所受的挫折远远比不上那些身心残疾的人,海伦.凯勒就是这样的一个人,她又聋又哑,最后却成为了一个知名的教育家。她说得好:“我曾经摔倒过无数次,曾烦恼过多少次,但我还没有选择逃避,因为我知道只有勇敢,以笑去面对挫折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人生。”
以上的例子都告诉我俄每年,正是非凡的乐观精神使他们获得了成功。
“只要把眼前的大困难分解为一个个的小困难,把小困难再分解为更小的困难,逐一克服,那么困难就由大变小,由小变无了。
本文由用户 zuowen8 上传分享,若内容存在侵权,请联系我们(点这里联系)处理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angzhuanz.com/17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