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美丽的大自然作文300字三年级篇1
春姑娘来了,她送走了冬天的冷空气,带着温暖的风雨和阳光,步入我们的大自然。她用灵巧的手把大自然装饰的犹如天堂一般,美不胜收。
看,蓝蓝的天空中,一群群小燕子飞过。听,远处的高山上,传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。闻,山坡上几朵不知名的野花,春风一吹,香味扑鼻而来。
小河里,小鱼和小乌龟正在开心的玩游戏,一阵微风吹来,河岸边的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,小鱼和小乌龟以为是敌人来了,小鱼“嗖”的一声,游的不见了踪迹,小乌龟也把头手和脚都缩到壳里。
美丽的大自然,真像一幅精美迷人的风景画啊!
2、美丽的大自然作文300字三年级篇2
大自然如诗如画,美得令人如痴如醉!
远处的山若隐若现,连绵起伏,就像一朵朵浪花向前拍去,又像一朵朵软绵绵的云彩懒洋洋地散步。走近了看,一棵棵大树正张开双臂拥抱着柔软的阳光;小草从泥土中偷偷地探出脑袋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;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星罗棋布地镶嵌在草丛中,它们红的像火,蓝的像天,黄的像金,紫的像水晶。清澈见底
的小溪中有一位位“小运动员”,它们一会儿跃出水面,一会儿潜入水底,时不时聚成一群,又一下散开。树上的小鸟正开心地大合唱。可是有一只小刺猬却不是很开心,他被小溪拦住了去路,而此时的他正着急回家尝尝美味的野果呢!恰在这时,游来了几只鸭子,他们把小刺猬背过了小溪。
这就是我喜爱的大自然,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她,不要让她伤心!
3、美丽的大自然作文300字三年级篇3
大自然是美丽的,现在,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大自然吧!
天空一碧如洗,天上的白云有时像几只绵羊,有时像几只白兔。真是形态各异,千姿百态,变化无穷。云下是山,连绵起伏的山峦,一山绿,一山青,一山浓,一山淡,群山缭绕,真美啊!山旁的参天大树,高耸入云,直致九霄云外,真像一个个巨人站在大自然的怀抱里,观望着大自然的一举一动。树下有几颗挺拔的松树,松树边又有几颗榕树,树下有一片草地,地上有一朵朵小花,花五颜六色,五彩缤纷,仿佛一张张哈哈大笑的笑脸,正在欢迎我们呢!小溪清澈见底,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,静静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,小溪里有一条条小鱼,小虾在快活的游着。
啊,大自然真美啊!
4、美丽的大自然作文300字三年级篇4
三年级写景作文300字大自然的美景
秋游的路上真美!大自然真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,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的有趣和美丽。
我坐在大巴车上观看外面的景色,我看见了许多花草树木。小花长在草丛里,有三角梅,有喇叭花,还有野菊花……小花真是美丽的小姑娘,在微风中随风飘动,就像在跳舞一样。在路上,我还看见天上有排着一字形和人字形的大雁,它们飞向蔚蓝的天空,好像在叮咛着白云说:“白云姐姐,您千万不要下雨啊,如果下雨了,小朋友的秋游就毁了。”白云姐姐说:“我会尽量的。”于是,大雁就飞进远方的山里去了。山那边有盖着一层厚厚的浓雾,这些浓雾让我想起了苏轼写的一句诗句:“山色空蒙雨亦奇”。再远一点我看见一高一矮的房子,高的房子就是妈妈,矮的房子就是孩子,他们俩手拉着手真是有趣。
秋游路上景色宜人。我们的祖国妈妈,谢谢您帮我们创造了美丽的环境。我爱您。美丽的大自然,我会好好保护环境的。
5、美丽的大自然作文300字三年级篇5
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。
天空一碧如洗,犹如一望无边的大海。一群群小鸟飞过,给湛蓝的天空带来了无限生机。
一棵棵大树有着不同的颜色,有黄的、绿的、青的。它们有着不同的品种:有杨树、有柳树,还有银杏树。几片叶子落下来,真像一只只绿色的蝴蝶在飞舞。每一片叶子都很美,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。大树真是美丽的代表。
一座座雄伟的大山顶天立地,宛如一个个巨人迎风而立。大自然在它们的保护下一定会永远美丽、碧绿!
大地上长着许多不同颜色的花朵,几只蝴蝶飞来飞去,大地变得更加美丽。大地上长着无数的生命,大地真是生命之源。
小河清澈见底。几条小鱼游了过来,好像在水里快乐的比赛。我要为小鱼加油喝彩。突然,我发现有一只小鱼一动不动的,它没在游泳,它就像是一位观众。
啊!大自然真是美不胜收啊!
6、美丽的大自然作文300字三年级篇6
“大自然”这三个字谁都熟悉,可是如何熟悉大自然,亲近大自然却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。
今天,我利用拔谷蒂的机会亲近了大自然。春天来了,树儿抽出了嫩芽,草儿探出了脑袋,花儿展开了笑脸,大地穿上了新衣……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显出了勃勃生机。谷蒂也长出了新芽,可总是像一个羞羞答答的姑娘,隐藏在茅草丛中,不肯露面。
来到水库,这里空气清爽,鱼儿在水中嬉戏,溅起一朵朵浪花。拨开岸边的茅草丛,就会发现冒然而生的一片谷蒂。它红头绿根的,将它轻轻拔起摸一摸,又松又软,再剥开一层绿油油的外套,里面露出白嫩嫩的肉,软绵绵的,活像一个白胖娃娃。咬一口,白色的肉掉到嘴里,润润的,滑滑的,甜甜的,清爽可口。真让人垂涎三尺啊!
本文由用户 haozuowen 上传分享,若内容存在侵权,请联系我们(点这里联系)处理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/2377.html